放下厂长身段,爱上下地种葫芦,不惜耗资千万,就为让葫芦长出“人样儿”来。就连马未都、冯骥才也连连称赞这门精湛的技艺,前者配合多次拍照,种出了马未都版葫芦;而后者也主动约见帮忙出谋划策,力捧这门传统工艺。
今年57岁的黄全华,曾是一名钳工,后经营了一家模具厂,从小作坊发展到现在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厂房。而七年前,就当一切步入正轨,黄老板似乎做了一个不着调的决定,几乎不怎么过问厂里的事宜,居然在北辰租了几十亩地种起了葫芦。不过,他种的葫芦不一般,可是耗资千万打造,个个能长出“人样儿”来。“我原来是钳工啊,就擅长做模具,做人像模具也难不倒我,”黄老板说,趁葫芦生长时套上模具,便是葫芦匏艺。而其实,一开始,他只做一些葫芦花瓶、虫具、茶叶罐等,把葫芦种出“人样儿”来,还多亏了马未都。
三年前,黄老板觉得自己匏制葫芦的技艺已算得上精湛,便拿着十余件成品前往北京马未都的私人博物馆,趁他每月鉴宝日特意请教葫芦匏艺。因为在他看来,马老作为中国十大玩家之首,肯定见多识广,想必也把玩过葫芦精品。而这些作品的确得到了对方的称赞,当时马老评价:“你的手艺超乎我的意料。”只是,马老认为,葫芦匏艺制品多为虫具、花瓶等,赏玩人群难免过于小众,建议拓宽制作思路。这才让黄老板有了让葫芦长出“人样儿”的想法,这样一来谁都可以私人定制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马老居然大力支持还当起了模特,配合多角度、多表情拍照十余次,让站起来就站,让他笑就笑。成品马老十分满意,还预订了一个成龙版葫芦,并当做礼物送给了他。
不仅如此,就连冯骥才无意间看到如此精湛的葫芦匏艺也大为吃惊,主动约见这些葫芦的种植者。自然,这回黄老板也准备了不少自认为是精品的葫芦匏艺,一见面冯老仔细端详后,说道:“种得太好了!你让别人一看问他这是嘛,绝对看不出是葫芦来。”而就当黄老板暗自窃喜,冯老却话锋一转,一改刚才风趣的口吻,他说,葫芦匏艺要以葫芦为主,顺其生长种出不一样的工艺品,而不是只看到了花瓶,没看出来这是个葫芦。冯老的这几句话,让黄老板受益匪浅。

